close

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



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這陣子我超喜歡往外面跑~

出去玩囉~

不論是出門運動或開車車旅行

都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呀!

不過人出門在外,總是有些雞絲投要準備好~

大部分的生活用品網購

我都習慣在金石堂找,一來是說

品質不錯、推薦跟折價也很讚~

而且我還有另外在用折價券

買起來就是整個省省省啦!

跟大家推薦最近入手不錯用的

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點進去或往下看

詳細資料噢!

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網

加入line@團就可以用囉~超方便Der!



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商品訊廁所壓大門化煞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》



    世界依舊不公不義所以我們閱讀楊逵

    他安靜少言,靈魂卻總不安於一方。

    即使氣力放盡,生活只有負數,

    也必須以精神意志,將灰燼冶煉成為火種。

    他是作品收入戰後國文課本的日治台灣作家第一人

    他是楊逵

    在東海花園度過兒時歲月的小孫女阿翠,

    在記憶裡、文字中追索,

    深情書寫台文史上最不乖阿公的身影。

    童年時期「讀前世書」的新化才子,因為固執於理想,終生都是豪賭的夢想家,他不僅沒能「榮耀家族」,反而一再進出監獄,更經常沒有「隔宿之糧」。其實他如果肯順從主流價值一點,要拿個博士不是難事,然而,他寧可取「園丁」身份。

    最近有一位編輯來遊,問我近來有沒有寫詩。

    我笑著說:「在寫,天天在寫。不過,現在用的不是筆紙,

    是用鐵鍬寫在大地上。你現在所看到的,難道不美嗎?」

    我是一個勤墾的園丁。

    每次同學會時,我都收到許多博士頭銜的名片,

    但我這一張園丁頭銜也一樣被同學們所尊重。

    我喜歡這個頭銜。

    因為我喜歡墾荒、播種、灌溉、施肥、除害蟲,

    而期望能夠創造一個桃源鄉──可以自娛,也可以娛人的美好境界。

    拿筆桿是為此,揮動鐵鍬也不例外。

    楊逵,總被認為富有浪漫主義的情懷。

    但沒幾個知音能真正理解他,他種花,不是為了風雅怡情,而是因為不辛勤勞動就無法溫飽。他的浪漫主義美學,不是優雅、清閒、恬靜,而是墾荒、播種、灌溉,是忙碌與憂勞,是沾染著泥土的污漬,以及糞肥的惡臭。

    這個安靜、瘦瘠、咳血,但骨子裡有著「一匹狼」性格的男人,

    用他的生命與文字回應一切不平的壓迫,

    貫徹他一貫不變的對於台灣、對民主價值的左翼理想。

    台灣主體,階級平等,個體自由,社會公義,庶民生活,勞動美學,

    這就是楊逵的立體浮雕。簡單乾淨,清清楚楚。

    本書特色

    特別收錄:楊逵〈我有一塊磚〉















      名人推薦

      國家文藝獎得主、小說家 宋澤萊╳小說家、文化評論者 朱宥勳

      戰力滿點.專文推薦

      「楊翠的文字十分流暢清晰;富有感情;在某些段落寫得十分簡潔,卻熱情洋溢,具有力量,很能重現楊逵的性格與奮鬥的一生。最重要的是,她是楊逵的孫女,也是歷史學家。這本書用編年的方法,有條不紊地、近距離地把他一生的重大事情都寫出來了,甚為完整,是認識楊逵的最好讀本。」--宋澤萊

      「楊翠的寫作軌跡,顯然能夠看出堅實的議題關懷,以及承繼台灣文學香火的意志。」--朱宥勳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楊翠

      台中人,台灣大學博士,研究領域包括:原住民文化與文學、台灣史、台灣婦女史、台灣新文學、台灣女性文學、性別文化相關議題、媒體/流行文化/性別文化等。曾任教於靜宜大學、成功大學、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系所,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、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。曾與施懿琳合著《台中縣文學發展史》、《彰化縣文學發展史》,個人著作有《日據時代台灣婦女解放運動》、《鄉土與記憶:七○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》、《最初的晚霞》、《壓不扁的玫瑰: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》等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推薦序一本絕好的台灣青少青年啟蒙書 (國家文藝獎、小說家/宋澤萊)

      推薦序寫歷史,以及寫自己 (小說家、文化評論者/朱宥勳)

      序曲:少年寄來的一封信

      少年楊逵──從大目降出發

      打開新窗口──留日時期

      回返母鄉──青年社會運動者登場

      為黑暗世界打光──日治時期楊逵的文學行旅

      一個台灣作家的「祖國」經驗

      火燒島進行曲──綠島監獄時期

      重返島鄉,築夢石頭山

      我要再出發──七○年代楊逵青春重現

      尾聲:我有一個夢

      跋花園女孩懺情錄

      附錄楊逵〈我有一塊磚〉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花園女孩懺情錄

    這本書,銘刻著超過三十年的精神苦行。

    決意出走,連餘光都不留

    從一九八一年,我選擇離開大肚山,離開東海花園,離開與阿公相依為命二十年的山居生活的那一刻開始,無法改寫歷史決定的憾恨,翻滾成無法計算的本金加利息。整整三十五年,我的人生是一本龐鉅的債務表,無法逐筆對帳,永遠清償不了。

    一九八一年三月九日,已被重感冒侵擾好幾個月的阿公,因藥物引起痰阻塞,併發呼吸衰竭,住進加護病房四天。差不多就在這前後,我填寫大學聯考志願表,從台大填到文化,包括初創立的西子灣中山大學,唯獨避開中部幾所學校,特別是東海大學。

    少女楊翠一心想著,終於來到我翻開機會命運的倒數時刻。這一張一定是機會,禁錮二十年的命運,就要離我遠去,終於要結束孤獨、幽閉、窒悶,沒有自由的生活,終於可以飛向夢想的繁麗天空。

    大學聯考放榜那一天,我買了報紙查看,輔大歷史系。以分數前後排序,它的前一個科系,東海歷史系,恰好是我的成績落點。意思是說,如果我填了東海歷史系,那就上了,應了阿公的戲(預)言,學校打鐘你再走過去都還來得及。

    彷彿玩一場詭譎的遊戲,命運機會,我拋棄命運,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機會。我只是放手一搏,想都想不到,就是那麼剛好,那一張我沒有翻開的命運,恰好是我當時應該留下的地方,這成為我痛悔三十幾年的遺憾。

    阿公出院後,與我父母同住大甲。放榜那天,阿公開心地問,啊你有考上東海歷史系無?我回說,我的成績剛好是東海歷史系,但我沒填,我不想唸東海,我不想留在台中。當時,我剛陪阿公在台中參加完一場文學會議,搭公路局回大甲,正走在回家的坡路上,他聽完,一整路都沒再說話。之後兩天,他都不跟我說話。

    我並不是不知道他的失落難過,但是,我的眼睛要用來眺望世界,沒有餘光可以閱讀他的憂傷。

    「我來幫你寫回憶錄」,祖孫的盟約

    一九八一年夏天,我來到夢想的台北。幾乎就從到達的那一刻起,我開始劇烈頭痛。流浪台北四年,頭痛四年。

    大學第一個給我寫信,唯一給我寫信的長輩,是阿公。信是稿紙寫的,灰黃粗糙紙張,印著「楊逵用箋」字樣。信上所寫,無非都是日常生活瑣細,他說你第一次離家這麼遠,要照顧自己,交待我,每次出門一定要記得帶錢和鑰匙,尤其是鑰匙,因為東海花園的土角厝沒有鎖,所以我沒有「鑰匙」的觀念,以後一定會經常在「鑰匙」上出問題。他還叫我三餐要吃得營養,吃得健康,不能老是吃麵包、吃泡麵,那都是米糠油做的,有毒,還為我開了三餐食譜,叨叨絮絮。

    原來,每次我趁他出門演講不在家時,偷偷吃麵包吃泡麵的事,他都是知道的。我在異鄉展讀,一讀再讀,夜裡捧著那頁稿紙,淚流滿面。即使我連餘光都不曾留下,堅心決意轉身離去,他仍然溫暖地守望我,叮嚀我,憂心我,這個其實一直驕縱任性的小孫女。

    然後,我果然老是忘記帶鑰匙,經常被關在門外。然後,大一上學期,我果然狂吃麵包和泡麵,整整吃胖五公斤,褲子都繃出裂縫。阿翠是什麼樣的,阿公一直都是知道的。

    回想我與阿公二十年的生活點滴,我就是一個高明的作者,比楊逵還要高明數百倍。我把自己寫進受苦受難的孤女文本中,所有童話故事言情小說中那個被虐受害的可憐公主,都仰望著奇蹟般的救贖,想要放下長長的頭髮,讓王子緣髮攀爬,帶她去到另一個世界,我也是。然而,在那個髮禁的年代,我連長長的頭髮都沒有,唯一翻轉的機會,就是大專聯考。

    這個文本寫得深入肌理,連我自己都深信不疑。而其實,我是被寵壞的任性孫女,每次都是我在鬧脾氣,喋喋不休,邏輯清晰思路敏捷口才便給,讓阿公難以招架。或者不想招架。事實是,即使我打破他留在大肚山,終老於東海花園的夢願,他仍以溫暖眼光,守望著我的夢想。

    其實,大一還沒結束,我就後悔了,我不適合台北,總是頭痛,總覺無法呼吸。大四那年,阿公借住朋友的房子,在鶯歌山區,一大片別墅的最後一間,我搬去與他同住,通車到輔大上課。

    花園女孩與古墓老人,時光逆行,當時我真的以為,祖孫就要重新開始。我已經大四,成績不錯,上過一門台灣史,阿公開始跟我談說他在日治時期、二二八事件、白色恐怖、火燒島的經驗與見證,祖孫倆常談到深夜。他說你學歷史,這些台灣史你都該知道,我說,阿公那我來幫你寫回憶錄好了,我文筆不差,你相信我。祖孫笑得暢快,鶯歌的山靈,都被這誓約震動了。

    最後的背離,永遠的背離

    然而,少女楊翠的背離,還沒結束。那一年,有一個陳映真的信徒,自稱左派的青年,來到鶯歌,說想為楊逵寫回憶錄。少女最初有些不以為然,楊逵回憶錄有我呢,還輪不到你,繼而卻被青年洋溢著理想主義的氣質吸引。一九八四年,時局破冰,裂縫與希望的光隙,四方綻放,從某些裂縫中,中國的朦朧詩在許多所謂左翼青年之間流傳,我看了北島、顧城、楊煉、舒婷等人的詩作,聽了他們的故事,想像著那就是我夢想的世界。愛情,革命,寫作。而在台灣,我們不必朦朧,我們正在破冰行動。

    這場戀情其實還很曖昧,但阿公看得很真切,他沒有給我祝福。一日,他走進我房間,對我說,一見鍾情是不可靠的。就這樣,沒有開場白,沒有前後文。我仰頭看他,冷冷回他,你不懂什麼是愛情。

    為此,女孩決心再次出走。我們商量著我要考研究所,阿公很贊同,我告訴他,可是我現在每天通車,車程漫長,車班極少,經常等車就等一個小時,回家都好累,根本沒精神唸書,我想搬到學校後面的貴子路住,也建議他回台中,到三姑媽楊碧家住。

    花園女孩施展一貫技倆,祖孫倆就這樣說好了。一九八五年一月底,大四上學期結束,阿公陪我到貴子路看房子,選定一間兩人房,房東就住樓下,安全無虞,他看過後很放心,還幫我付了一學期房租。少女竊喜,老人又輸了,我又如願以償了。

    然而,一九八五年,三月十二日,學期才剛開始不久,故鄉傳來阿公辭世的消息。而我,幾乎是從那一刻開始,踏上此生永遠無法停止的返鄉贖罪之路。

    這些年,我總是想著,就是我的任性害死了阿公,害他最後的人生如此流徙,害他破了「食百二」的吉卦。如果我填了東海歷史系,阿公這四年不必流離失所;如果不是我堅決在冬天離開鶯歌,阿公上台北參與會議,就不必如此奔波勞累,風寒侵襲,以致三月十一日返回台中後,次日凌晨就因心臟麻痺而辭世。

    如果不是我的驕縱任性,阿公不會離我而去。這樣的罪責感,從一九八五年開始,纏繞著我,超過三十年。

    無法改寫的惡夢

    阿公辭世後,我跟他一樣,失去東海花園的安頓,開始四方漂泊。我考回東海大學,唸歷史研究所,經常到荒蕪的東海花園,撥開一人高的草叢,看守阿公阿媽的墓園,半日,讀書,懷想。我與左翼青年很快就分手了,當我認知到,有時「理想主義」其實是「法西斯」的別號,而我不願失去思想、行為甚至呼吸的自由。那時阿公已然故去。

    之後我到台北,在自立報社工作,結婚生子。一切看似正常之後,在台北都會,夜裡,我開始經歷一段漫長的惡夢旅程。每一場惡夢,都是阿公已然生命垂危,而我急著趕路,要把阿公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。每一次,都是徒勞。

    在夢中,我一次又一次,大聲喊著阿公阿公,沿著圳溝鐵橋,拼命奔跑。然而,最後的那一步,永遠都來不及。惡夢與現實的差別,只在於我回到了現場,每一次惡夢來襲,東海花園就更殘破一些,我在現場,眼睜睜看著阿公閉上眼睛,無能為力。

    那一段時間,我總是在惡夢的道路上,狂奔疾走,大哭醒來。到最後,我已分不清夢境與現實,甚至寧可惡夢再來,我就可以再出發,把阿公搶救回來。

    然而,最終,我總是在路上,永遠只能在路上。我無法反轉時間的標記,無法修改已經翻過的日曆。

    有幾次,我確實記得,阿公微笑向我道別,要我乖乖回去,好好生活。然後我哭著喊著,不要啊,我不要啊,像少女時期一樣,驕縱任性,以為撒嬌可以完勝一切。醒來時,陽光從辛亥路賃居處的小窗穿射進來,阿公的身影,幻化於無形。

    每夜每夜,我重複走進各種惡夢現場。很想早點進去,不想太快醒來。我以為我可以改寫惡夢,我以為可以在另一個時空,學習楊逵永不放棄的意志,戰鬥、懺悔、贖罪,然後,一覺醒來,陽光清媚,花園裡,草在結種子,花在展顏色。結果,我只是讓阿公以各式各樣更荒謬的情境,再死去更多次而已。

    惡夢無法逆襲,正文無法改寫。魏貽君從頭到尾見證了我與惡夢的協商與搏鬥,直到氣力放盡。他說,我們回家吧。一九九一年夏天,一輛十噸大卡車,我歸返母鄉大

















    作家與人民,文學與生活

    楊逵談「台灣」,不是被任何國族符號所綁架的台灣,而是有著具體人民生活與社會現實的「台灣」。

    對他而言,文學只有回歸人民生活與社會現實,才能有活氣,否則就是死物。而「台灣的」人民生活與社會現實,當然就是「台灣的」特殊性與主體性,不可能從屬於別的地方。

    一九四八年,楊逵有如吸飽純氧,氣勢勃發,一再對「台灣文學」發聲,對文學與現實、文學與生活發言。

    六月二十七日,楊逵以書信形式,致稿《中華日報》「海風」副刊編輯,編輯落題為〈現實教我們需要一次嚷〉刊載。這篇文章,是楊逵看了杜從、段賓等人的嘲諷,有感而發,他說,台灣文學確實曾經鬧騰過,而現在「沒有一點氣息」,其實是「光復以來」國府來台之後的事。他強調文學應該植根於土地、人民、生活現實,而中國來台作家,「大部份都深居書房裡搾搾腦汁,……所寫出來的都離開台灣的現實要求,離開台灣民眾的心情太遠。」

    楊逵四兩撥千斤,沒有一字毒辣,不見一語嘲諷,顯示了溝通對話的誠意,但卻不減犀利。他既點出中國來台作家對台灣社會現實、土地人民的疏離與漠視,也不斷強調「台灣的」,為「台灣主體」怒刷存在感。

    一九四八年八月到十二月間,楊逵試寫「台語打油詩」,以更貼近庶民。他以報紙蒐集來的漫畫,搭配閩南語發音的打油詩,嘲諷貪官污吏,並表達台灣主體思想。如〈上任〉以台灣諺語「菜瓜藤肉豆鬚」,諷喻官僚的「牽親引妾」,一人上任,雞犬昇天:



    今天上任去視事/菜瓜藤肉豆鬚/也有姨太太/也有大囝小叔合媳婦/茶役股員/股長課長合秘書/應有盡有/什麼貨都有/也有爛鹹菜/也有臭豆腐



    詩首為菜瓜藤肉豆鬚,詩末為爛鹹菜臭豆腐,前後對應,以諧擬的手法,諷刺官僚的腐敗。〈勤〉則嘲諷官吏「勤政」:



    你勤沒我勤/透暝透日算盤不離身/交官結吏合做稟/搶購囤積轉輪輪/為著錢財不顧身/算盤抱到閻羅陣



    當時通貨急速膨脹,有權有錢的人,拼命「搶購囤積」,終而造成經濟大崩盤,一九四九年,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塊錢新台幣,百姓苦不堪言。楊逵以反諷手法,彰顯官吏貪婪、物資囤積、民生凋敝的社會現實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320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楊翠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蔚藍文化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8/22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9205078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yesq0bjfd 的頭像
    hayesq0bjfd

    友丹的快樂生活小心得

    hayesq0bj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